首页 zuq 海淀妈指导河北娃:看了8年级侄女的作业,我和她长谈了4个小时

海淀妈指导河北娃:看了8年级侄女的作业,我和她长谈了4个小时

放假回老家前1个月,我就跟8年级(初中2年级)的侄女约好了一定找时间见一面,和她聊聊学习规划。大年初三,难得碰在一起,她退掉了买好的电影票,我们长谈了4个多小时。

看着稚嫩的她,我好像又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

她也代表了很多可爱的中国孩子,踏实、单纯、努力却又迷茫,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奋斗在中考和高考的门前。

我们从上大学到底是干什么,到高考选拔怎样的人,她的现状分析和改进计划,一点点分析了很多。

晚上回到家,我哥哥发消息给我:“你点亮了她”。

我希望用我的一点点力量帮这个好孩子一把,我们聊的一些内容我整理一下都发在这里,也希望和你在留言区讨论,或对你有些启发。

今天的文可能是一篇特别"文绉绉“或者”晦涩“的文,但请相信我,认真读完,也许也能点亮你。

侄女的基本情况:


初中二年级,在河北省的某初中读书,学校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和普通班,初二上学期期末班级第3名,年级第13名。原来有上过辅导班或请辅导老师,副科成绩略优于语数英。

为什么要上好大学?

如果有一个强烈的目标感,可能孩子会更有动力。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政治老师告诉我们,一流学校的资源和眼界还是比普通学校好很多。到底什么是“资源和眼界” 我那时候根本不懂。在我读完本科和硕士以后,我才有了具体的感悟。尤其是在一流高校工作这么多年,我深深地感到,一所好大学真的好到你无法想象。

01

优质的师资:

普通大学的部分教师自身资历有限,照本宣科,讲完走人,而优秀的大学老师每一堂课都是精品,有启发性,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又像线串联起知识帮学生开启探索之路。

我曾经和一个考研进入北大读硕士的学生聊天,他说暑假不打算回家了,要好好读书。他在本科院校经常觉得老师教的东西实在味同嚼蜡,经常翘课;而在北大他一节课都不肯落下,满堂都是重点,满腹经纶、饱揽诗书的教授是一笔太重要的精神财富。

优质大学还有很多短期或长期外国专家共同授课,中国教授的水平也决定了她请来的专家的水平,例如,MIT的教授是不太可能去一个三流大学做学术交流的,但你在清华北大能有机会听来自哈佛、伦敦政经、日本早稻田等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讲课。

有个数据:清华大学近30年统计先后邀请了近万人次的外国著名专家学者和近百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来校进行讲学、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而其中大部分是近些年。所以国际化师资是做的非常到位的。

如果这些太抽象,再具体一点,他可以听“曹文轩”们讲课,和“韦东奕”碰面,找“雪如意”的建设设计师“张利“教授和他的团队请教建筑方案……可以听各国政要的演讲,可以看扎克伯格开会……

如果你看到学校秃秃的海报墙,对比满眼讲座海报和横幅,会让你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也许改变你的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场讲座。

02

积极的同学:

这是四五年前,带淘淘在清华大学的西湖游泳池冬季冰场滑冰,滑着滑着他就被旁边三四个花样滑冰小姐姐优美的动作吸引了。后来还看到了小哥哥们的打冰球

先不说体育特长,单说学习。

不是考上大学的孩子都是努力积极向上的孩子,在二流三流高校有的学生一个学期不见人,期末突击一两天,你肯定也见过老师讲课下面趴倒一片。而在一流高校就好像是每个高中的前10名、20名的大集合,这些学生有几个是睡个昏天黑地,每天网吧蹦迪的呢?

人是有社会属性的,独善其身很难,如果身边的朋友们保持积极的状态努力学习,思考未来,你会落下吗?

我在一流学校见到的更多是对自己有明确规划的,有清楚想法的,她们知道用好英语,知道放眼世界,了解多种就业渠道,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创业大赛,而不是一窝蜂从大一就准备考研准备到大四。

鸟择良木而栖,人择君子而处。

03

读书是挣钱

我和侄女说,现在她读书不是花钱,而是在挣钱。

一流高校有更多的奖学金机会,有导师资助(导师的科研项目经费请学生工作)院级奖学金(一般是院友捐赠,因为它有非常优秀的院友),校级奖学金(校友捐赠),国家奖学金(这个比较少)、出国资助(学费互免,还可能有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生活费的大力支持)、比赛机会(比赛获奖有奖金)……

换句话说,越是好学校,能得到的支持越多。这就是平台的意义之一。

04

本科院校的等级

本科院校等级是一顶摘不掉的帽子。

这一点很现实,也很残酷,虽说现在主张“破四唯“,要举贤良之才,但简历上本科院校依然是用人单位看的第一要素。

如果本科是某三流学校,即使他硕士或博士考上了一流院校,恐怕也要用很多年的积累,或极其出众的表现才能拉回平均分。本科院校的帽子一带可能就是很多年,更何况大家都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的时候,用人单位还能看什么呢?

05

眼界和未来之路:

考研名师张雪峰火了,因为现在考研很火。但全体考研就是个好现象吗?未来之路要怎么走,取决于眼界有多宽。

就业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职业规划才是。


毕业生面临的选择有很多,考研、出国深造、考公务员、面试找工作、创业……一个学生越有实力,可以做出的选择就越多,但一个有头脑的人做出的选择和决定最重要。

高考到底在选拔什么样的人

以侄女目前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结构来看,她高考是不占便宜的,或者说可能平时成绩还不错,但中考、高考出问题。(这个我们在第三部分再说。)

世界需要一个怎样的你?国家需要一个怎样的你?社会需要一个怎样的你?是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你?还是一个综合素质低的你?

回答上面这一串问题,高考作文走向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

除了作文,其它考试的考察思路也非常符合教育部发布的《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

高考是指挥棒,指挥着教学的走向、中考的走向、教辅书的走向、学生学习方法和内容的走向……

简言之,应该是考什么,就学什么。

原来可能只考察必备知识,现在为了实现中间黄色区域的目的,多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而且不只是基础内容,还有综合、创新和应用。

其实不光是中国高考,放眼世界也不单单是背背基础知识就能得分的。

大家都羡慕谷爱凌在美国高考SAT1600分满分中拿下1580分的高分,你知道她考了哪些内容吗?

美国SAT考试有能力单项分,共分为7大类。

数学部分有3类:

代数函数Heart of Algebra;

数学推理和应用、数据分析处理 Problem Solving and Data Analysis;

高数 Passport to Advanced Math;

阅读和文法有4类:

观点和概念的表达 Expression of Ideas;

标准语言习惯 Standard English Conventions;

文中的词语 Words in Context;

对证据的把握 Command of Evidence 。

基础知识是无法分出学霸和普通学生的(除掉极差的),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创新性和应用性才是划分人才梯队的试金石。

高考是一件非常讲究科学算法的事情。

每道题属于什么类型的题目,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哪些能力,每个能力又占据了多少分,在考卷中的哪个位置出现,都是命题组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能跳出自己做题的思路,从出题人的角度看破学习和考试,知道自己除了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再读些什么。

简言之,厚积薄发。

内容有点多,我分两部分,今天的内容虽然抽象,但我希望侄女能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而不是傻傻地完成作业做个乖学生。如果你喜欢,请点赞和在看,给我小小的支持。

下次第二篇我们再说说我侄女的学习现状和精力分配问题,多一点实操内容。下期看看你家孩子和她是否一样有需要调整的学习规划。

感谢支持,请关注我,下期见。

关于作者: 大淘小乖成长记

热门文章